她,曾是第22次中国南极科考考察队队员;她,不忘初心始终走在环保公益路上;她,被同学们称作严谨与温柔并存的“知心大姐姐”……她就是555000jc线路检测中心的马嫱副教授。
马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保护协会指导教师,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饮用水与水产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厦门绿水守护者环保公益组织的党支部书记、理事,曾主持《水产品放射性同位素铯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多个项目。
环保公益路上 她,不忘初心
谈到自己的环保公益之路,马嫱从刚来嘉庚学院时的工作经历谈起。“通过在学校教授《环境评价学》《环境化学与人类健康》等课程,我思考了很多,也受到一些启发,那就是环保公益需要有人去做……”
为了做好环保公益,马嫱在厦门市湖里区绿水守护者环保生态中心结识了一群热衷环保公益的小伙伴,并参与到对九龙江沿岸黑臭水体的监测工作中,还长期从事一些环保宣教及科普的工作。“环境这方面关注越多,会发现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多。”马嫱坦言,在环保公益路上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与挑战,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她坚持做环保公益的决心。
将环保公益与教学相结合,是马嫱对环保公益的另外一个尝试。在日常教学中,她会将环保公益思维渗透进课堂教学之中,呼吁同学们多关注这些问题。她还会在课程开始前,让同学们列一份环保清单,写下自己能为环保做的事。
不仅如此,马嫱还会将自己做过的事情以及她认为在环保方面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文章,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之中。“朋友圈就像一张名片,会让大家很快了解你。”当然,马嫱也希望能影响到大家的一些观念,让大家投身到环保公益活动中。
教学科研路上 她,矢志不渝
2005年,马嫱成为中国南极科考第22次考察队队员,这次考察对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人生的轨迹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海上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做海洋研究的人一定是要练就海上漂的功夫,这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科研工作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尤其是在这种难得的科考机会里,更要非常严肃的对待。”
严肃认真是马嫱的一个标签,在马嫱眼中,课堂是需要敬畏的,尤其是基础性课程,她表示,这些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嫱老师对实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她会严肃地指出问题,并让你多次练习后再重新操作。”201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子钱力嘉就是被马嫱那股“认真劲儿”所折服的人。他说,不论是实验报告还是实验操作,马嫱老师总会细致地指出其中的问题,并且耐心地进行讲解,让大家牢记知识点和操作要领。
日常交往中 她,亦师亦友
马嫱私下经常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并帮他们答疑解难,因此,她常常被同学们称作知心大姐姐。“马嫱老师与我们相处时非常随和,就像朋友一样。”201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子、第十四届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王宇这样说道。
马嫱用“亦师亦友”来形容和学生的关系。她更愿意和学生成为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她说,虽然自己是教师,但人无完人,学习的过程是需要相互促进的。
“我对马嫱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一场毕业典礼上,她用深情温暖的目光回应每一位鞠躬的毕业生,这个举动真的很让人感动。”这是2015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子张洛宁作为志愿者参加我校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时看到的一幕。对此,马嫱莞尔一笑道:“看到他们每个人学业有成,我发自内心为他们感到高兴。”
作为环境保护协会指导教师,马嫱更愿意将自己定位成协调人。她说,在帮助大家做一些协调性工作,给予一些创意性建议的同时,她也能从同学们身上学到一些使自己受用的东西。马嫱坚持,在环境保护协会的岗位上会以身作则,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绿色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
编辑:传媒中心 孙雪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