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朱辰璋的经验分享
姓名:朱辰璋
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录取院校:上海大学
录取专业:环境工程
类型:专业型硕士
数学:80+
英语(二):60
物理化学:110+
政治:55
总分:310
工作经历:555000jc线路检测中心,从事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等;厦门寻光创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人事、策划等工作
获奖情况: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三等奖,优秀奖,学促会优秀学生干部等
本科科研经历:无
前言
该篇经验分享仅供参考,有不同意见欢迎相互讨论。
为什么选择环境工程(专业硕士)专业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喜欢动物的人。在读本科前,听说大堡礁(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因为环境恶化的原因可能过不了多久将会灭绝,本着保护环境的心思选择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不过尽管之后从事的研究方向与海洋保护没什么关系,但也算曲线救国。
所以我本身还是很喜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考研的时候依旧选择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我的一个考研的大方向。
因为我觉得工程方向更加偏向于一些实践应用,所以选择环境工程。但实际上大多学校工程和科学不分你我。即使是有区别的,到时候你在导师下面也很难说就一定是去做一些工程相关的研究或内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说明一点,就是大多数情况下环境工程对应专业硕士,如果你英语不是很好,建议还是考专业硕士(考研英语二)。
所以考研能否成功上岸其实与英语能力的高低关系并不是很大,自古套路得分数,这点显然与留学生就不能相比较了。
工作还是考研
我一直都是一个偏向于实践活动的人,喜欢玩,在大学期间开过两家店,大一甚至加入了五个院级组织,唯独就是和科研不曾沾过一点边,以至于说我后面考研,身边的小伙伴都是带着特别的眼神对我说:“你加油!”。
像我开始打算考研都是在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原来也是单纯的想着毕业后就工作,但随着一些地域性(浙江省环境相关公司企业少,选择性相对小;大一点的公司会挑你的学历;家里没有行业内的关系;工作虽然能够找到,但都觉得不太理想。)、专业性(专业学习偏向于环境科学领域,实际工作中有所欠缺)的一些问题。我发现如果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并在未来有所建树(行业内中上游以上)的话,以现在一个二本院校环境专业的学生,在技能、学历上都很难成为你的底牌。所以我决定要去考研,来拓宽我未来职业的“天花板”,至于说未来能否够到“天花板”先不说,但至少不能让“天花板”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阻碍。
但说是如此,我其实也是有考虑过后路,这里建议如果你也是大四即将毕业或者更年长,那你也需要思考如果考不上该怎么办?是否还要在这个行业坚持?放弃这个行业之后又该做什么?由于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这都需要你一个人思考。我对此就不多赘述,有机会的话再详谈。
为什么选择上海大学
其实就两个原因,一是我是浙江人,离家比较近。二是上海大学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而且挺好考的,安利一下。
在学校的选择上还是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报考,很多人因为我们学校是嘉庚学院,相对盲目的选择直接报考厦门大学。但厦门大学好歹也是985院校,肯定有人能考上,但终归是少数。建议好好结合自己的估分报考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211或者2011也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再往下的普通重点本科就又不是很建议,性价比不高。
没有科研经历是否会影响我读研
在实习阶段上方向的选择,又或者在本科阶段跟着老师做了一些课题作为一份科研简历就显的非常充实且有料。但我们没有其实也没有办法,这个东西并不是绝对的。从之前的简历中就可看出我其实并没有一点科研经历,但我想说的是科研经历只能是帮助你未来的导师快速判断你是否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时我们虽然没有科研经历,但我们只要将自己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或动手能力的方面想办法表现出来就足以。其次就是选择导师的时候需要多留心。
考研的学习方法
时间安排
学习的方法仅供参考,每个人都只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欢迎一起互相探讨。
我比较赖床,早起基本和我无缘,所以我基本上是早晨9点半到10点左右起床。上午学数学,因为数学是在上午考,基本时间会持续到下午1点到2点;之后是背英语单词以及学英语,大概持续到下午4点到5点左右;晚上学政治,一般会学习到8点至9点;最后的时间交给专业课,一般熬夜在凌晨1点到3点;学完就上床睡觉。
我个人觉得在早期、中期可以不用把作息卡的非常死,怎么习惯怎么来,但是考前会需要慢慢把作息调整到考试的时间。
专业课(数学)
其实学习方法基本上大同小异,我认为最好还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比较好。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把重点放在两门专业课上。考环境专业基本上都逃不开数学,如果你认为你数学真的真的很不好(怎么考都上不了线的那种),可能就要考虑考其他的,例如生态,又或者直接放弃考研,放弃有时也需要勇气。可以考虑看一下工作篇或者留学篇的文章,为自己思考下后路。
我有一个好朋友数学不太好,但是还是一门心思想考环境工程,但每次都没过线。最近一次总分好不容易过线,但数学还差不少分,这样不但很可惜,还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身心憔悴,挫败感很强,影响个人的心态,容易导致接连失败。
数学我个人更喜欢张宇老师,但其实他的线性代数讲的不是很好。推荐如果个人有时间的话,可以先在学校课程里面选修一下线性代数,给自己打下基础。我之前从来都没接触过线性代数,所以在这块就非常糟糕,考了两次,第一次90左右,线性代数两道答题可能一分都没拿;第二次80左右,线性代数大题进步,但感觉可能总共也不超过10分,非常可惜。线性代数推荐李永乐老师;汤家凤老师的基础数学好像讲的蛮好的,他本人也是南京大学的教授,有不错的教学实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数学我觉得听哪一个老师都可以,但找一个自己听的习惯的就好。汤家凤老师也好,张宇老师也好,终归还是要选择自己听的开心,能学的下去,盖上答案也能写的出才是最好。
专业课(二)
另一门专业课各大学校都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可能是几门课程合在一起考一门(例如厦大、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多数学校还是单考一门科目。我考了两次,第一次是环境化学与土壤保护,第二次是物理化学。
先说只考单门的,建议说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看看自己是适合背书,还是适合去做解题的。像我就认为我非常不适合做背书的内容,像我第一次考试好像就只有八十多分,后面换成物理化学这种计算方面,反倒是考了110多分。排除卷子简单难易的成分,选择一个适合方向真的很重要。
对于考多门的,我其实能给的意见也不是很多,就是要有选择性的去看,有些次级的知识点就不要关注太长时间了。在我看来,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一张卷子总分有限,然后又被拆成了好几本书的知识点,考研归根结底还是一门选拔性的考试,卷子肯定还是会优先考察更为重要的知识点,次级的知识点考的几率一下就会大量被缩减,这时追求次级考点性价比就很低。二是因为考研的考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大家的准备时间都不太够,这也是现在政治押题之所以那么火爆的原因,既然时间不够,那当然就应该有选择的放弃,把送分题确保一定拿下。
最好能找到往年试卷尝试做一下,一来清楚题型,二来可以知道试卷考的深度。大多数学校还是有往年试卷的,但也有例外,像上海大学就是不漏出试卷的,像我选择的物理化学更是冷门中的冷门,我考前准备错方向,不然我觉得我还能再多考10至20分左右。如果找不到往年试卷,也可以尝试联系师兄师姐寻求帮助。
英语与政治
英语与政治其实和上面的数学很相似,网络上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授课模式,跟着模拟学习就行,基本就是三家独大(文都、启航、新东方),后面是一堆小机构跟着喝汤。怎么选择也都无所谓,自己开心,能够学到知识就好。但肯定还是有几点要关照一下。
先说英语,如果你的英语和我一样差,那单词是重中之重,是一定要背的!!!单词是套路的前提,不要求全部能记忆,但你至少得看的眼熟。慎用百词斩,百词斩可以作为第一遍给你提供一个基本印象,但到后面真的就是除了记住图就什么都没有记住了!!所以,这边推荐用扇贝,背起来虽然很痛苦,但真的还蛮有用的。
反正学英语对我来说是真的很痛苦啦,之前每天选择在吃完饭后背单词,然后就会到图书馆的沙发那里背,每次都能背着背着睡着!真是服了!安眠效果极佳 (可能饭后消化血糖升高犯困吧)。但是还是得坚持背啊,那时候超怕不过线的。
然后,考研英语里面做题有很多小技巧,这些他们上课都会教,就不赘述。但是建议考英语一的同学要比考英语二的同学更多的在一次多义、同义词上下要多下功夫,阅读是通常要考。
再来说说政治,政治早期不要太多关注大题,这个真的很重要,那时候都没有人和我说。因为政治大题基本都是会结合这一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来考,盲目关注大题会浪费很多时间,其次大概在11月至12月间押题什么的都会陆续出来,跟着背就行。早期建议多关注选择,有较好政治基础的同学在后期能更拉分。同时也不要觉得政治这个东西是一个纯红色的洗脑,它只是想你更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情况,而它的运行也自然有其自己的道理。
政治我其实比较推荐任燕翔老师,但他后面不会进行押题,他会给你一个小册子,里面会含有这一年所有能考的考点,然后带着你背,个人觉得这个比押题更稳妥。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押题流,肖秀荣、蒋中挺老师都是可以选择的,押题流就是容易导致遇上那种好不容易背完的答案考场上变成了题目的情况(例如2018年的考题),这种情况就比较尴尬了。
心态调整
怎么说呢,其实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心态真的是重点,许多人不是学习不好,而是没有坚持下来。像我有一个好朋友就那段时间还得了轻微抑郁症,平时在我接触以来他就是一个精英范十足的选手,你能说他不好嘛。所以说考研真的是一个很折磨人的一场考试,如果你打算考研,你一定得先有一个心理准备。
平时保持身心愉悦,我个人经验告诉我能在学校准备就在学校准备,会有一定的学习氛围;在家准备会被太多的琐碎干扰,爸爸妈妈进出门,做饭做菜肯定都还是有声音的,逃不掉的,你还要偶尔面对身边小伙伴时不时拉你去玩的诱惑;能拉到小伙伴一起学习就最好结伴学习,同伴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探讨,加快学习进度,聊天排除部分焦虑等等;即将毕业的小伙伴需要平衡好工作和学习,但据我所知大多数人都不能平衡好这两者,所以必要情况下需要做好取舍,越早越好。
备考阶段,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两次的崩溃是正常的,尤其是在11月到12月那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会面临政治背题、背课文的重要时期。如果你专业课也要记忆大量知识,最好早一点开始记忆,方便错开,避免大量知识堆积。这段时间记忆的东西很多,会让人感觉压力山大、焦虑。很多人在那段时间就完全放弃,甚至说直接弃考,每一年每一个考场都有几个人弃考,这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像我也有崩溃一段时间,因为我是二战,但是我开始的时间挺晚的,我的二战就直接等同于别人的三战了。时间的短暂、压抑的环境真的会给人很大的压力。我崩溃了大概一周,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在那一周我只想每天通宵打游戏,不想学习,不想说话,整个人非常的低落!!但后面我开始振作(是释放了压力还是触底反弹了),怎么样也准备那么久了;也交了钱;好歹也去尝试考下啊;那要去考,那就怎么样也得好好准备一下。最后还是坚持拿起书继续背。
是否要二战(二次备战考研)
一般是否进行二战是要看情况的。我第一次考发现自己差1分,很可惜,就想要不要再尝试一下。很感谢家里的支持,二战我觉得很多要看家里是否支持,个人意志是否坚定,下一次考试离你目标是不是近在咫尺等等。
联系导师
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考完试一定要早一些联系导师,大致思路就是寻求意向,表示老师的项目自己很感兴趣,然后毛遂自荐。有的导师可能还具有一定能力可以略微调整一些学校的复试线,把你拉进面试组去面试,可以多一个机会。我第二次面试的时候就认识一个朋友,他数学考的不是很好,只是刚过国家线,正常情况下校线就进不了,我鼓励他说联系一下导师,说明一下情况,后面就直接带进复试的,非常的幸运。而我在第一次考的时候就没有联系导师,现在想想如果我第一次早早联系了,后面或许也就没那么多事了。
提前联系老师说不准可以早点占掉一个名额,像导师的名额一般是固定一到两个人,狼多肉少。像我就认识一个同学,他早在9月就联系好导师,后面有一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也联系了他导师,但是他导师已经答应我朋友了,所以就把这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拒绝了。当然他这个也的确有点太早了,我个人觉得,可以在考完试至年前期间联系一次。如果老师回复你,那基本上就有戏了。然后等分数、分数线出来后再联系导师一次,加深老师心中你的印象,不要让老师把你忘记了。基本上这个时候就挺稳了,然后约个时间见个面(最好面试前),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和你聊方向,基本上如果你不作死,面试也是妥妥的了。
最后再来说一下选择导师,选导师一般就是去你中意的学校的官网上面找老师的信息,记得多挖一点,指不定里面就有一个宝藏导师。像我的导师在官网上面竟然就只有一个名字,我花了不少时间找到了他的信息,发现简直就是一个宝库,跟在他后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接触了之后发现我导师可以说是整个学院第一好的老师,所以就是建议把全部老师都看一遍。
选择导师,不要选最热门,也不要选一看就没有什么成果的。选最热门的导师大多数是会把你分到小导师手上,后面挺麻烦的。
面试
我面试过3所学校,不同学校面试各有不同,但也存在相似的部分。
先说一样的,都会有一个英语自我介绍的环节,掺杂一些英语对话(基础),然后是面试官提问专业。全程都会有录像或录音,然后还会有一场笔试。
不一样的部分则就会让人感觉抓狂。有的学校会拿六级听力来给你做听力考试,有的学校会拿一篇英文摘要让你现场读一下然后翻译出来(大多数学校采取这种方法),也有的学校可能不按套路出牌,打乱中文面试和英文面试的顺序,聊着聊着突然转换成英语面试,问你的英语对话也可能会比较难,像我碰到的就是用英语介绍你的学校,我但是瞬间懵住,脑子里全都是中文,不知道如何变成英文,连beautiful都想不起来,这里紧张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还有例如前年浙江大学面试,就有问你如何操作显微镜(English)。专业知识的提问也要看运气,有的人会问一些关于实验的问题,例如如何测水中COD;也可能问一些工艺上的问题,如A2O工艺的优缺点等等,但也有的学校会不问。我第一年在其他学校面试的时候都被问的晕乎乎的,第二年在上海大学面试准备充足,把一整本环境工程都背下来,结果一个专业问题都没问。
总结
考研其实挺不容易的,每一年的考研人数都再破新高,这也是一个正常趋势。回顾我的考研经历虽然坎坷不断,但总的来说还是运气够好。总而言之还是要把持好心态,从选学校,到准备考试,选导师,联系导师,面试都是在和自己做战斗。祝考试顺利!